小初衔接研新篇 教育接力育人才 - 章贡区中、小学数学小初衔接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与中学数学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一脉相承的两个教学阶段,这两个阶段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其各自独立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给小初衔接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加强学段衔接,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为更好推进小初衔接,实现小学与初中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11月2日,由赣州市章贡区教学研究中心主办,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协办的“小初衔接研新篇,教育接力育人才”章贡区中、小学数学小初衔接活动在我校顺利举行。
江西省教学教材研究室初中数学教研员陈莉红,江西省教学教材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宋显庆,赣州市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所小学数学教研员肖美娜,章贡区委教体工委委员、章贡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赖菁书记,章贡区数学研究中心苏丽华书记,赣州市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章贡区初中数学教研员丁不点,章贡区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卢琳娟等领导和专家莅临现场指导。全区各小学六年级、各中学七年级及部分初中八年级数学教师共同参与。
活动分为益智游戏展示、同课异构及双师课堂展示、圆桌辩课、专家引领四个环节。
同课异构第一节课由厚德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六年级彭莉娟老师执教《直线、射线、线段》课程。彭老师在课堂上重点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及学会使用规范的几何语言进行实践叙述能力,让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归纳,逐步适应几何的学习及研究方法。通过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节课由厚德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孙乐萌老师执教相同课题《直线、射线、线段》,孙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在教学中语言精炼、板书整洁、主次分明,体现了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对比发现《线段、射线和直线》是小初数学衔接中承上启下的一课,是图形认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两位不同学段的老师同上一节课,让大家直观的感受到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不同点和相通点,思考找寻小初教学衔接的关键。
接下来的双师课堂由厚德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刘红妹老师、初中部赖建凤老师共同执教初中七年级《认识负数》这一课。小学部刘老师完成课程新授环节,初中部赖老师则对课堂练习进行由浅入深的渗透和提升。
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长处,更加深刻的连接了小初数学教学,帮助学生适应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跨越。
圆桌辩课环节由章贡区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卢琳娟老师主持围绕“如何做好小初一体化衔接?”这一问题开展,各位老师和教研员们各抒己见,共同思考,共同探究。
各位执教老师对今天的课堂进行了说课和反思,大家都提出了几点思考。例如针对小初教学衔接的方法与策略,青春期心理转变的指导,学生习惯养成的具体落实等。
对于学生心理转变的指导,我们邀请到章贡区心理学教研员易蔚毅老师给我们讲解,通过线上培训的方式帮助教师们掌握学生小初衔接阶段心理变化及对策,为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过渡”起到积极意义。
会前,我们针对各校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类整理,对于一些共性问题,邀请到教师代表为大家做交流和分享。首先由厚外初中部肖月红老师为大家分享如何应对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帮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
随后由厚外初中部张晓玲校长为我们解答关于“双减”政策下,初中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在成绩与综合素质提升两者中做平衡。
对于新课标中教学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理解以及对度的把控,赣州市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章贡区初中数学教研员丁不点老师为大家做了分享与交流。
圆桌辩课的最后,十分荣幸的请到厚外精品高中的李先源老师为大家提供分享。李老师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他带领过小学六年级到高中高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对于各个学龄段教学衔接很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今天,他以高中老师的视角,给初中和小学老师对于小初衔接教学提供了思路。
省教学教材研究室、初中数学教研员陈莉红老师和省数学教材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宋显庆老师对在座的老师们进行了引领提升。围绕“小学、初中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衔接?”和“小学、初中老师应该怎么做”这两个前置性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为大家答疑解惑、指明方向。
陈莉红教研员提出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宋显庆教研员提出要将小初衔接落到实处,关注数学教学的价值,尊重数学学科的特点,为教学研究提供了现场实景,并对小初数学教学衔接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次活动让教师认识到小初数学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学习了小初教学衔接方法和策略,我们必定会在小初教学衔接的道路上永无止境的钻研探索,携手并进,博观而约,厚积薄发。让新课标落实在课堂之中,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全面发展。
活动主办:赣州市章贡区教学研究中心
活动协办:厚德外国语学校
学部统筹:舒扬
文稿编辑:张晔
校审:曾敏惠子
审核:车山根
审定:陈文玉